Image Alt

Author: admin

《我在留医院的儿时回忆》- 谢王翠翎女士 谢王翠翎女士出生于1969年。她热衷于教导及指导保健及体育项目。自从考获运动科学文凭后,下来的三十余年,翠翎投入于保健促进项目的行业,她的工作大多环绕着乐龄人士的保健促进活动。正是她在广惠肇留医院度过的童年时光,使她产生了与乐龄人士工作的兴趣。   留医院: 您的外公 [林芝先生] 在医院担任什么职务?您能形容你的家庭吗? 翠翎:我的外公在60至80 年代之间在医院担任护士。他出生于1924年。我的外公没有孩子,便领养了我的母亲。 当时我才四岁,幼儿园放学后,外公便接我去医院。外公工作时,我就在花园嬉戏及与病人谈天说地打发时间。   医院:作为护士,外公的日常职责包含什么呢? 翠翎:外公会巡视病房,然后送饭给病人。看见食物时,孩子们都非常兴奋。虽然我不能给病人盛饭,但我可以和病人们交谈。因为自己的家人都不来探望,所以病人们大多都乐于和孩子们相处。我不记得外公是否送药给病人。   医院:在医院内,你遇见了什么人? 翠翎:当年医院大多数的病人是年长者。我看见腿黑的病人时便很好奇,想了解其中的原因。强烈的好奇心使我接连地向外公提问: “那是什么?”, “为什么他们的腿那么黑? “ 长大后,我才意识到这是糖尿病的严重病状。一般上,家属得先签手术同意书才能开刀。有些病人因此不能马上动手术, 必须等到家人同意后才能截肢。 住在留医院的年长者大多贫穷。或许他们的孩子因为生活忙碌,并没有探望父母。 一部份举目无亲的病人甚至穷到无法买棺材。外公和他的同事便会合买木板,一起钉制棺材。   医院:医院的环境如何? 翠翎:我记得院内有个池塘,里面有很多乌龟。我经常去那里看乌龟。院内还有护士宿舍。【70年代】,建筑物的设计简朴。病房的左右两侧都排满了病床。 医院以前采用的是钢制床,床的中间有一个洞。如果病人无法起身上厕所,便在床底下放置尿壶方便大小便。我蹲在地上,望着“落下的东西”。我猜医院当时缺乏人力,所以便设计了这样的病床方便护理。 医院内的池塘。2014年,医院开始扩建计划后,池塘也被拆除。   医院: 你还记得以前病人都吃些什么吗? 翠翎:病人大多年老,他们不能咀嚼固体食物而且身体乏力。因此,食物一般都是液状或是粥。 我记得食物都磨得很碎,煮得很烂。   医院: 外公有没有向您诉说工作所面临的挑战? 翠翎:那时,生活非常艰难,但外公从没抱怨过。他出生于1924年,这意味着他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。我们很穷,住在租赁组屋里。只要哪里有需要工人的,他就会去工作。至于外公为何一直在医院工作直至退休,他是位富有同情心的人;因此是为了服务人民而呆了这么长的时间。   医院: 小时候来到医院有什么感受? 翠翎:当时我并不害怕,只是觉得一切都很有趣。 第一次看到尸体时, 我的内心有很多疑问,

《我的家翁与留医院》 “我的家翁 [陆文权先生]是位沉默、善良及慷慨的人。他也是位顾家的人。因为家翁 对广惠肇留医院的中医有信心,所以生病时他总去那里看病。1980年代,家翁退休后,便投入更多时间于慈善事业。例如,参加慈善步行筹款活动。 家翁属于陆家的第二代,现在我们的子孙已是第五代了。孩子们可能不记得祖先如何为国家(如今他们的家)的建设做出贡献。我希望把陆家的家族史和奉献精神传承下去,勉励下一代为社会尽微薄之力。” 陈月芳女士的回忆录 (已故的陆文权先生在1964,1966-1984年的期间担任留医院董事。) 图片标题: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于1981年来访本医院并与全体董事合影。陆先生坐在第一排左数第二位。   想分享您与本院的个人故事吗?请发电邮至Heritage@kwsh.org.sg。 广惠肇留医院的回忆录记载着人们对医院的记忆。这些故事庆祝并纪念了新加坡互助及无私奉献的精神。通过记载、分享这些故事,我们希望激发下一代秉承祖先的慈善精神。